与活动室里其他区域相比,建构区是个孩子主导性相当高的学习区,有经验的孩子似乎不太需要大人的介入,经常可以自己建构得很投入。我们投放的建构玩具往往自身的开放度较高,完全可以按孩子的想法去搭建,搭得不稳定自然会倒,所以即使是刚刚开始玩建构玩具的孩子,通常也可以自行操作。有时教师的介入对孩子反而是种干扰。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在建构去没有积极的功能。事实上,要发展有质量的建构游戏,仍需要教师扮演好许多台前、幕后的角色,其中包括:支持者、观察者与记录者、引导者、分享者、代言者。
一、充分准备,做好支持者。
优质的环境设置时建构区成功的先决条件,而教师正是准备环境的这个人如果没有提供相当的空间与材料,孩子根本没有机会开始建构。如果环境规划得不好,孩子必会起争执,很难有有质量的构建作品。如果构建区开放的时间不足,空有好看的教具空间,孩子使用的机会却很少,那么,也很难发挥构建区的作用。因此,通过化境的准备、时间的开放等都反映出教师是孩子幕后最重要的支持者。
二、默默关注,做好观察者和记录者。
在所有区域活动中,观察与记录都是教师非常重要的任务之一,通过细心的观察,教师才得以了解幼儿的思考和能力,才能做出适当的反馈与决定。
数码相机的普及,为构建区的记录提供的方便。教师可以将幼儿搭建的过程与结果一一拍摄下来,存储并呈现在课件中、区域展示区中,这样的记录可以提供更直观的观摩,并且可以帮助教师分析、比较幼儿不同阶段的学习与成长,更能鼓励幼儿互相学习,进一步延续、创新,也有助于帮助幼儿发展处更有深度、有质量的构建作品。
三、倾听对话,做好分享者。
许多幼儿喜欢与教师分享作品。值得注意的是,大人经常会自然地问:“你做的是什么?”对许多幼儿而言,这个问题并不好回答,因为他不一定是在做“什么”,只是边拿边盖,心里不一定有具象,也许他只是在做一些尝试,并没有具体的命名。幼儿通常要积累一定的经验之后,才会做有目标的建构,也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因此,在构建区与幼儿对话,应该注意一下几点:
1. 有具体的描述,例如:“我看到你排了长长的一排,而且都是一样的形状”,“今天用个很多三角形”,“这两个圆柱可以把长方形支撑起来”等;
2. 开放性的询问,例如:“要不要跟我说说你搭的作品?”
3. 探讨的语气,例如:“你比较喜欢哪个部分?”“为什么?”
除了教师与幼儿的分享,幼儿之间的分享也很重要。因为构建的作品通常不能到处搬动,需要伙伴围在作品的周围,耐心的聆听,教师也应该启发其他幼儿进行反馈,促进同伴之间的互动。
四、启发激励,做好引导者。
教师在构建区内指导,应该激励幼儿尝试做一些简单的比较,如:“这几个刚好是同一个形状,对吗?”“这两个边不太一样呢,是吗?”这样可以引导幼儿思考结构上的细节。还应该用“有没有其他的盖法?”“有没有不同的设计?”等语言引导幼儿不算创新。等幼儿经验丰富了,可以带着幼儿开始挑战“设计图”,也就是在建构之前先想好建构的内容,并将它画出来,挑战孩子的空间思考、转换能力。
五、搭建平台,做好代言者。
构建区域是一项相当开放的活动,而往往大部分家长并不容易看出孩子在建构区的学习和进步,总看到孩子只是在玩耍而已。因此,教师应引导家长欣赏孩子的进步,利用观察记录的数据展示、幼儿作品讲解等与家长分享,并通过家长会、听课、座谈等机会请家长参与到活动中来,体会构建的乐趣。
总之,构建区域提供饿幼儿使用左右脑的机会,帮助幼儿的身体动作、认知、语言、社会情绪与创造力得到发展,教师准确的角色定位,将大大提升建构游戏开展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