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主页 > 公司动态 > 幼教知识 >

澳门十大正规老牌网赌表演区材料投放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表演区是幼儿通过扮演文学和艺术作品中的角色,抒发情绪或情感,创造性地表达自己对生活及文艺作品理解的游戏场所。表演游戏对幼儿的语言、认知、社会性以及创造性思维等发展具有重要价值。游戏材料对游戏的性质、内容发挥着重要作用,不恰当的材料投放会影响游戏的性质和幼儿的发展。
澳门十大正规老牌网赌益智区棋类游戏活动及反思
一、表演区材料投放的主要问题
笔者对成都市 ╳  ╳ 区表演游戏研究联盟园进行调查,发现表演区虽然看起来琳琅满目,有各种各样的服装、道具等,却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服装、道具制作过于精美逼真。材料主要是购买的成品或者由教师制作,缺乏幼儿的参与,形象过于精美、逼真,没有为幼儿留下道具制作的空间,不利于幼儿想象力和以物代物能力的发展。
第二,投放材料的种类比较局限。表演区的材料局限在服装及道具上,缺乏其他种类材料,比如可供幼儿创造、制作的半成品材料,限制了幼儿在表演区的活动。
第三,材料投放时机不当。缺乏过程性的材料投放与跟进,不能随着幼儿经验的增长以及游戏水平的提升逐步调整。许多时候,幼儿还没有进入表演时教师就已经准备好了各种道具与服饰,并未考虑幼儿的经验水平与游戏需要。
第四,投放材料忽略故事主题。一些表演区投放了各种各样的动物、人物的服装及道具等材料,但这些材料只能支持幼儿进行形象装扮,并不能支持故事表演游戏开展。
二、丰富表演区材料的多种策略
表演游戏兼具“表演性”和“游戏性”,但是“游戏性”先于“表演性”。因此,澳门十大正规老牌网赌不应将材料来源局限于购买精美成品或教师制作,而应当鼓励幼儿在游戏过程中根据需要自己寻找材料去制作。教师应将材料寻找与道具制作等作为游戏的一部分,在多种多样的材料搜寻与制作过程中促进幼儿的发展。一般来说,澳门十大正规老牌网赌可以通过以下途径丰富表演区材料:
(一)教师搜集和制作
教师根据表演游戏的发展需要有目的地搜集一些生活材料,并制作一些相关服饰、道具等供幼儿选用。
(二)教师、幼儿在美工活动中设计和制作
根据游戏的发展需要,加强区域间的联系,教师应鼓励幼儿通过美工活动为表演区制作道具、服饰等。在设计和制作时教师可以根据任务难度,鼓励幼儿独立制作、分小组合作制作以及教师参与共同制作等。自制道具、合作制作道具等不仅能够提升幼儿的动手能力,还能够提升幼儿游戏中的协商、合作能力。
(三)家长参与,亲子共同制作
在表演游戏开展的过程中,家长的参与能够提升幼儿对游戏的兴趣。亲子共同制作道具的过程能够大大激发幼儿穿戴道具,参与表演的欲望。同时,不同家庭的参与能够给表演游戏带来更多元的家庭文化痕迹,开拓幼儿的视野。但在邀请家长参与的过程中,教师切忌将任务直接交给家长,更不可强迫家长完成,这些行为将给游戏带来负面效果。
(四)幼儿收集材料,家长确保材料安全
除制作外,生活中的废旧材料、自然材料等都是表演游戏材料的绝佳选择。教师鼓励幼儿在生活中发现可以用于表演游戏的材料,能够较好地促进幼儿想象力和以物代物能力的发展。家长则可以对幼儿选择的材料进行清洁、消毒等,保证材料的安全。
(五)澳门十大正规老牌网赌出资购买
在表演游戏中,一些高结构、形象逼真的成品材料能够引发幼儿的表演欲望。因此,在低龄段以及表演游戏开展之初,澳门十大正规老牌网赌可以根据比例选择购买并投放。比如,大班较少,中班稍多,小班更多。
      多种方式获得材料的过程不仅可以丰富表演区的材料,还可以促进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哈特在研究中给幼儿出示一种玩具材料,并根据幼儿反应将其分为三类:无探索精神者、探索者和创造性探索者。无探索精神者对玩具只是看看,不探索;探索者只是探索,不用于游戏;创造性探索者不仅探索材料,还将其用于开展各种游戏。追踪研究发现,创造性探索者后来在发散性思维的测试中得分最高。善于发现材料,将材料与故事中的角色特点等进行假想和联系,并用于游戏,正是在支持幼儿成为一个“创造性探索者”,支持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三、表演区材料投放的基本策略
表演区材料投放是动态开放的,比较灵活,没有固定的时间安排和具体的数量标准,教师把握起来比较困难。本研究在材料投放上提出两条可供参考的依据:第一,是游戏本身,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横向静态的依据,根据三大类表演内容进行多种材料的投放;二是纵向动态的依据,从游戏发展的三个阶段进行动态的材料投放。第二,是幼儿发展的依据,从两个方面进行思考。一是根据幼儿“以物代物”能力的发展投放材料;二是根据幼儿游戏经验的发展投放材料。
(一)根据游戏本身的线索投放材料
1.根据表演内容投放材料
表演内容从总体上可以分为三大类别,即语言类、音乐类和简单的形象装扮类。为了满足游戏的需要,教师可以根据表演内容有针对性地投放材料(见表1)。其中,形象装扮游戏比较适合小班幼儿,音乐表演游戏在三个年龄段均具有适宜性,而语言表演游戏则更加适合中大班,小班也可以尝试简单的语言表演游戏。在操作中,教师可以根据幼儿年龄段以及表演內容进行表演区材料投放。
除了前文列举的三类表演内容所需材料外,为了烘托表演氛围,引发幼儿的表演欲望,教师还可以在表演游戏区提供舞台背景等相关材料。这种背景是简单的,便于收纳的,可移动的,可供幼儿自主组装或创意搭建的。
2.根据游戏发展投放材料
表演游戏从开始到结束有其发展的基本规律,为了使材料匹配规律、支持发展,教师应该注意动态投放。本研究将表演游戏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游戏都有不同的核心“任务”。教师可以根据这些核心“任务”有针对性地动态投放材料。
其中,第一阶段为幼儿熟悉故事,酝酿表演,形成脚本,为表演奠定基础的阶段;第二阶段为幼儿尝试表演,并在表演过程中改编、创编故事的阶段;第三阶段为幼儿游戏的高潮,通过第二阶段的多种创生,加入幼儿自己的生活经验,形成新的故事脚本,进入生动表演的阶段。此处的生动表演是指幼儿对故事情节、情绪情感、角色对话等都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与展示,并不是指道具更加精美,模仿更加逼真。
以上階段的划分是为了帮助教师动态地看待游戏的发展,从而有针对性地投放材料。在具体游戏指导时,教师可以此为基础进行更多灵活的材料投放。
澳门十大正规老牌网赌益智区棋类游戏活动及反思
(二)根据幼儿的发展投放材料
1.根据幼儿“以物代物”能力发展投放材料
表演游戏是角色扮演游戏的一种。斯米兰斯基认为,角色扮演游戏具有四个结构性因素:想象的角色扮演;想象的以物代物;有关动作与情景的想象;角色扮演的坚持性[5]。角色游戏和表演游戏同是角色扮演游戏,在《游戏:从理论到实践》一书中,“以物代物”是幼儿角色游戏水平的评价指标之一,但在表演游戏中鲜有从以物代物的角度进行的评价。要突破一线实践中将表演游戏的“表演性”放大,“游戏性”削弱的做法,强调“想象的以物代物”非常有必要。
幼儿2岁以后,象征性动作主要由“物”引起,他们的象征性动作还需要依赖外形相似的物体做支柱,要求代替物与被代替物在外观上有一定的相似性,这是幼儿思维具体形象特点的表现;3~4岁幼儿,以物代物的行为有新的发展,表现在幼儿对于“物”的逼真性的依赖降低,他们不用玩具就可以做出想象的行为,甚至可以用语言来塑造想象的情境;5~6岁幼儿,已经不在乎代替物的形象是否完全逼真,能够对玩具或材料加以改造来构成一个新的代替物[6]。从以上能力发展描述中可以看出,幼儿的“以物代物”是有其发展规律的,教师可以根据这一发展规律进行材料投放。我园中班表演游戏“小猪变形记”中,幼儿就逐渐从使用精美的道具、服饰过渡到用生活材料、自然材料辅助表演,再过渡到不用道具,利用身体动作造型进行表演。当幼儿走出教室,自主选择更多的生活材料作为道具时,他们发现可以用高跷来扮演长颈鹿、用泡沫管来当大象的鼻子,用自制抛投框来扮演袋鼠妈妈,用彩色的毽球来当鹦鹉的翎毛,用球拍来当鹦鹉的翅膀,用蹦床来表现蹦蹦跳跳的袋鼠……然后他们还用身体造型表现各种动物。因此,材料的投放应该是开放的,不应只以种类以及是否逼真等因素为选择的标准。为了便于幼儿就地取材,教师可以突破班级区域限制,自主选择游戏场地作为舞台或者搭建舞台等。开放的材料投放给了幼儿想象与创造的快乐,提升了幼儿的游戏性体验。
2.根据幼儿游戏经验发展投放材料
在幼儿游戏经验不足时,教师可以投放一些精美、逼真的道具。精美道具可以激发幼儿参与的兴趣,支持幼儿理解角色,满足幼儿表演的欲望。在精美道具的支持下,幼儿反复尝试、探索,从而增加其对角色、情节的体验,加深其对故事的理解,为下一步寻找生活材料表演做好铺垫。在幼儿理解故事情节、角色,熟练对话,不再依赖逼真道具进行演出之后,教师可以与幼儿一起寻找一些生活材料作为道具。幼儿在寻找生活材料并进行角色装扮时,能够结合角色特点对材料进行假想,产生想象转换的象征性行为,这些行为支持了幼儿思维的发展。在运用生活材料进行表演的过程中,为了顺利开展游戏,幼儿思维的流畅性也得以反复“练习”。总体来说,在将生活材料当作“道具”进行表演时,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得以发展,而持续的创造体验可以大大地满足幼儿自我实现的需要。
在幼儿充分理解故事情节、角色等之后,可以鼓励幼儿利用身体动作独自造型或合作造型,开始无道具“表演”。在完全没有道具支撑的情况下进行表演,幼儿通过语言、动作独自造型的过程中,象征性行为达到了最高水平。在合作造型的过程中,幼儿有充分的身体合作与互动,这些游戏行为支持了幼儿的社会性交往,充分体现了社会性想象游戏的价值。幼儿间的肢体互动,增加了游戏的愉悦性,提升了幼儿的游戏性体验。另外,集体的象征支持了幼儿的认知发展。“集体的象征比个人的象征性游戏要求更高程度的认知成熟”。
四、讨论与反思
      本研究试图对表演游戏材料投放进行多角度的分析与思考,帮助一线教师提升材料投放的能力,增加材料投放的策略。但由于各种原因,本研究只对语言表演游戏进行了发展阶段的思考,对音乐表演游戏、形象装扮类表演游戏的发展阶段及特点尚不明确。此外,幼儿在游戏中的发展是多方面的,本研究仅从幼儿“以物代物”能力发展的角度进行了道具投放的分析,对于幼儿合作能力、角色的目标意识等角度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来源:东方娃娃 保育与教育 李曼